大兴区—开发区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,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,跟紧人才引进和服务,激发创新创业人才活力,“智”撑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。
跟紧定位,推进机制政策创新。加强统筹联动。着眼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主阵地,发挥人才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作用,强化35个部门联动,协调统筹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。注重顶层规划。制定《“十三五”时期人才发展规划》《大兴区优势产业和公共服务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》《推进高端产业领军人才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实施办法》等文件,加强创新型人才引进和服务。突出政策引导。出台20余项人才政策,大力实施生物医药“聚力”、创新设计“聚龙”等5大工程,引导企业加快核心技术创新突破。目前,研发机构超过1000家,开发区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51件、万名工程师发明专利拥有量1248件,处于全国领先水平。
跟紧项目,搭建人才聚集平台。推动合作共享。深入推进京南大学联盟服务大兴的122个重点项目,落实科技创新行动、智库建设与服务等“十大行动计划”。强化市属高校与区内企业项目资源信息共享,定期举办论坛、参观等活动,推动产学研一体化。强化资源整合。整合北京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资源优势,推动“设计小镇”“设计瑰谷”等项目落地,举办“中国设计节”“光华龙腾奖”评选活动,加速设计人才集聚。举办世界机器人大会,为产业聚集和自主创新搭建平台、营造氛围。加强海外协调。在加拿大建立北美海外人才联络处,加强与北美地区的主要华人机构团体协调联络,促成众多海外高层次人才落地。目前,留学归国的创新创业人才3300人,占高层次人才数量1/3以上。
跟紧服务,解除人才后顾之忧。建设服务“大本营”。建立健全京津冀产业人才联盟,为三地人才交流合作提供服务保障。成立开发区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,打造“亦麒麟”人才认定奖励服务体系。在国家生物医药基地内加快建设4.6万平米园区创新中心,强化对博士后工作站、研发中心等平台的统筹管理与资源共享。强化发展“支撑力”。制定领军人才创业基金操作办法,优化扶持模式。在生物医药、文化产业、“互联网+”创业、“互联网+”产业等领域发起4支规模约20亿基金,为人才创业发展和企业做大做强提供融资支撑。构筑人才“安乐窝”。出台人才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,拿出5个独栋住宅楼的900余套公租房房源,着力解决人才住房问题,切实让人才安家安心。
|